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最近,储能行业“痛并快乐着”。 一方面,内卷不止,下游同质化恶性竞争依然盛行,0.38元/Wh储能系统价格进一步刷低下限,匪夷所思。 另一方面,从国内大储,到海外大储,再到海外家储,全面开花,需求井喷,上游电芯供应紧张,一线电芯厂纷纷满产,下游需求排队,一片繁荣。 相较于前两年,储能行业局面已经大为改观,出清之势正在从电芯走向系统,从局部走向整体,行业也有望从增收走向增利。 不管怎样,拐点已来。 01 储能需求“全面开花” 去年以来,储能需求“暴涨”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国内大储。 尽管136号文不再强制配储,但电力市场化趋势进一步激活独立储能,独立储能需求大幅释放,GWh项目络绎不绝。 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222GWh,新增备案665GWh,同比增长120%,其中122个GWh级项目。 其中,仅山东就备案独立储能项目120GWh,而内蒙古仅6月份备案超过40GWh,包头卜尔汉图项目规模达9GWh。 国内大储正在成为行业“走量”的关键。 二是海外大储。 2025年上半年,我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规模达163GWh,同比增长246%,业务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 头部海外大储企业订单喜人。 天合光能,近日接连公布5个储能订单,总规模达2.38GWh,包括南亚地区1.7GWh储能电站、澳大利亚500MWh项目以及立陶宛3个60MWh,预计2025年出货8-10GWh。 阿特斯,截至2025年3月31日更是拥有约91GWh储能系统订单储备,已签署合同的在手订单金额32亿美元。 海外大储则是行业“规模”和“盈利”的关键。 三是海外家储。 受海外新能源装机增长或电网不完善等因素的刺激,家庭储能成为刚需,随着成本下降或政府补贴,更是持续活跃。 目前,海外家储已经覆盖欧洲、澳洲、日本以及非洲、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多点开花,此起彼伏。 2025年上半年,尽管德国和意大利增速放缓,但奥地利、法国、荷兰、捷克等其他欧洲市场增速较快;澳洲市场则在补贴政策推动下,呈现爆发式增长;在东南亚市场,印尼将启动大规模的100GW光伏+320GWh储能投资计划。 海外家储市场经过前两年“去库存”,如今重回良性增长态势,加之不同市场之间“互补”,尤其是新兴市场不断加持,东边不亮西边亮,也平抑了单个市场波动的风险。 海外家储将成为行业走出去“盈利”的关键。 02 一线电芯“满产满销” 近期,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缺货”。 受益于下游需求“暴增”,上游一线及部分二线电芯厂去年开始基本进入“满产”状态,甚至出现“排队”的景象。 甲方顿时变乙方。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产能利用率达到89.86%,储能电池出货量约54GWh,同比增长近30%。 瑞浦兰钧作为二线储能电池企业的典型代表,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7月份达到100%,部分产线因兼容性设计实现了超负荷生产。 知微见著。 不管现有储能电芯的总产能如何,一线及部分二线电芯厂“满产”,优质产能不够,已经是客观事实了。 这是前几年想都不敢相想的事情。 03 上游电芯开始出清 上游电芯供应紧张,并非“皆大欢喜”。 尽管一线及部分二线电芯厂“满产”,但三四线电芯厂仍然深陷泥潭,面临出清,分化明显。 过去几年,储能电芯从初期280Ah到后来314Ah,再到如今的587Ah及684Ah,电芯技术及型号不断迭代,壁垒不断提高,不进则退。 另一方面,下游储能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尤其是大型储能对技术、产品及品牌要求更加严苛,储能电芯开始分化,逐步摆脱低端同质化竞争,强者恒强。 头部已经吃饱,腰尾部依然饿肚子。 这或许是市场化出清的正确姿势,喜闻乐见。 目前,由于一线及部分二线电芯产能紧张,也导致部分三四线玩家的部分产能开始转型为一线代工的模式,这也算是行业分化或出清的又一个表现。 经过这一轮的供给端压力测试,一线及部分二线电芯厂终于走出内卷,摆脱低端内卷,进入高质量发展。 以瑞浦兰钧为例,受益于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2025年上半年大幅减亏90%,并有望于下半年开始盈利。 这或许只是开始。 04 下游系统局部回暖 上游开始出清,但下游系统集成仍在混战。 0.38元/Wh储能系统报价只是一个脚注。 不过,目前储能系统集成也开始分化,国内大储深陷低价竞争漩涡,工商业储能又面临政策调整冲击,而海外家储在经过过去两年“去库存”之后,正在进入较好的发展状态,增收又增利。 以麦田能源为例,主要市场是欧洲,同时覆盖南非、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2024年营业收入33.92亿元,同比增长16.97%;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长79.18%。 再看思格新能源,主要市场也是欧洲,同时覆盖亚太及非洲市场,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亿元,而2023年同期仅为440万元,呈爆发式增长。 2025年,这些海外家储企业的业绩更值得期待。 对于储能行业而言,上游电芯开始出清,下游系统局部回暖,盈利能力逐渐恢复,寒意已经远去,但春天又尚未到来,还有太多需要观察和期待。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