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
把空气当作介质存储电能,让“靠天吃饭”的太阳能、风能发电都能稳定流畅地接入电网……这项新型储能技术如今正在快速落地。作为一家既手握国际领先的新型储能技术、又能自主研制关键装备、更可承建规模化超级工程的“全能型”企业,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储国能”)已登上胡润全球瞪羚企业榜,并在全国多地建成标杆性项目,正稳步推动自主创新技术走向全球市场。 “冷”技术催生“热”赛道 代表空气的彩灯依次通过压缩机、储气装置、膨胀机、发电机等装置并循环往复,就构成了一个类似充电宝的系统,接入光伏或风能电站……记者在今年链博会首设的创新链专区见到了中储国能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系统模型。 中储国能总经理纪律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尽管成立于2018年的中储国能还是一家年轻的企业,但其核心技术源自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下称“工程热物理所”)历经20余年的技术积淀。 “当时国内还没有科研机构涉足压缩空气储能,国外技术也尚不完善。”工程热物理所所长陈海生介绍,研发团队自2004年底开始攻关,获国家863计划等多个重大项目支持,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与国际上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相比,工程热物理所的先进技术不仅突破了依赖化石燃料补燃、受地理条件限制、系统效率低三大技术瓶颈,而且突破了1-300兆瓦级全套核心关键技术,攻克了多级宽负荷压缩机和多级高负荷透平膨胀机技术、高效超临界蓄热换热器技术、系统全工况优化设计与集成控制技术等关键难题,创造性研制出一批高端核心装备,构建起了自主可控的技术及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性能的同时,也在不断降低建设成本。” 20余年间,随着我国能源转型进程提速,曾经“冷门”的新型储能技术不断变“热”。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我国新型储能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作为新型储能技术之一,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长时大规模、单位成本低、寿命长、环保安全等优势,可实现电力系统调峰、调频、黑启动等多项功能,广泛应用于电网侧、电源侧及高耗能用户侧。”陈海生指出,长时大规模储能技术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扩大,风光等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对电网安全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于长时储能的需求将更迫切。“压缩空气储能在保障能源安全、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
上一篇:派能科技澳大利亚子公司隆重开业,全球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下一篇:返回列表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