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在深中通道西岸的中山市翠亨新区,一座改写能源存储规则的“超级充电宝”正拔地而起。4月30日,全球容量最大的高温超导储能装置在翠亨新区落户动工,这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高温超导材料及磁储能应用”在中山配套落地的示范工程项目,能为高新企业提供超级稳定的电能。 据悉,高温超导储能技术是推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此次落地的示范工程项目坐落于翠亨新区马鞍岛110kV滨海变电站旁,该装置由超导磁体、低温制冷系统、变流器及监控系统等关键部件组成,最大输出功率不低于5兆瓦,储能量不低于10兆焦。 目前,电网普遍采用的化学储能方式,虽然已经做到线路断电后能以秒为单位恢复供电的先进水平,但随着高精尖企业的增多,企业对供电稳定性的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应用高性能的高温超导材料及磁储能技术。中山市翠亨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邓锦平表示,深中通道通车以来包括中广核、康方、中科药物研究所等大批高科技企业陆续建成投产,这批企业对电力的需求不光量大,而且对稳定性的要求很高。 为满足企业需求,降低电力运营成本,中山供电局在广东电网公司的组织下,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超导等国内顶尖团队,集中力量攻克了高温超导材料规模化应用、系统集成等“卡脖子”难题,研究出“高温超导储能装置”,该装置不但电能转换效率极高,而且极大程度地减少了能量损耗。 “高温超导磁储能的特点一是无损,二是响应快,能达到毫秒级,比传统的化学储能快10倍以上。有了该技术设备的保障,断电情况下不但居民感受不到,甚至设备本身也感受不到,能有效满足高精密企业对稳定电力供应的需求,为生产生活保驾护航。”国重配套示范工程项目负责人兼国重项目办公室主任蔡春元表示,本项目拟落地的高温超导技术,不但使用成本比低温超导低,而且使用领域更广,商业价值更高。 全球容量最大的高温超导储能装置落地中山,不仅进一步夯实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精度能源供给体系,更将高精尖产业的供电稳定性推向毫秒级时代。中山供电局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蔡徽介绍,该项目预计今年1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将成为中山市一座“绿色能量银行”,在电力稳定运行、应急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山市绿色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